咨询电话 028-85188699    13018250137 免费试用

【 董生说驾考】计时培训落地为何这样难?

计时培训是个好东西,不仅能够实现驾校管理信息化,提高工作效率,还能杜绝“黑驾培”的存在,保障驾校经营者的合法权益。但是为什么行业管理部门吆喝了那么多年,总是雷声大雨点小迟迟不落地呢?

从执行流程来看,原来是逻辑上出了问题,导致计时培训的落地困难重重,基本上成为不可完成的任务。

站在学员的立场来看,学车的目的就是为了取得驾照,至于采取什么方式教学并不关心;站在教练员的立场来看,教学的目的就是尽快让学员考取驾照获得养家糊口得报酬,至于计不计时教学并不重要。所以在驾驶培训的终端环节,并不具备执行计时培训的主动性。如果要推动计时培训,必须考试部门严格监管培训学时,才有可能强制落地。

然而《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》(公安部第139号令)并没有对监管学时做出要求,所以作为基层考试部门的车管所并没有监管学时的政策依据。车管所会对培训学时进行监管吗?比较积极的回复就是:如果培训学时是真实有效的,就可能实现监管。

这样就出现了第一个逻辑问题。如果得不到考试部门明确监管培训学时的文件,计时培训的终端设备都难以安装到位(涉及到企业经营较大成本与工作量),更不要说运行了。如果运行都运行不了,又哪里会有数据呢?更遑论“真实”数据。

监不监管的问题顶层设计没有说清楚,就把问题扔给了省市一级运管和考试部门,两个部门协调了半天也没有答案,于是运管部门为了维护上级机关政策的严肃性,决定单独先干起来。

文件通知发了一次又一次,舆论声势造了一波又一波,仍然是上头热,底下凉,到了基层根本推不动。

要推动计时培训工作,至少面临五个方面的问题:

一是设备购买。能够通过交通部委托机构认证的计时终端设备厂家少则百来家吧,技术实力、设备报价五花八门,少则几百元,多则两千多元,不仅让驾校选花了眼,而且增加驾校的经营成本。如果得不到强制监管的承诺,驾校只会相互观望,“不见鬼子不挂弦”。

二是流量费用。设备安装上了,要想上传数据到运管平台,每月还需向运营商缴纳流量费用。有些地区还在采用早已淘汰的IC卡技术,这都是一笔不小的成本。

三是备案要求。驾校的培训数据要正常上传,还需达到一定的备案要求,仍然有部分驾校很难一次性达到。

四是数据运行中的问题。由于计时设备与软件并没有条件进行过并发测试,信息采集不完整,数据传输不准确,运管平台的稳定性都亟待考验。运行初期的混乱不可避免,有没有预案?

最大的问题还是最后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。虽然交通部系统架构部门多次强调对数据作假的防御措施,但是某些地区仍然出现了设备都没有安装,居然有数据上传运管平台的怪象。

虽然困难重重,但是计时培训对行业升级转型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。期待行业健康发展的校长们无不翘首以盼,但是囿于眼前恶性竞争的态势,精力更在于解决当下的生存问题,而对于这项关乎长远发展的大计,更多采取观望态度。如此巨大的工作量与阻力,单靠上级部门的一纸文件和基层几名管理人员,很难推动下去。这个时候行业协会最应该站出来配合运管部门,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因地制宜的办法,组织专门的人员统筹安排,将遇到的问题逐项解决,才有可能加快计时培训工作的落地执行。

每一项革新都需要付出勇气与代价,只有更多的行业参与者积极行动起来,才会让驾驶培训行业真的好。


   

长按识别二维码

 关注董生说驾考